每天的工作是忙碌的。感受工作的历练同时,也在感受奔波的生活。如果要享受快乐的生活,那就要快乐的工作。享受工作的点滴就是享受生活的涟漪。看到每天走进巴山雨夜的朋友,一定都是热爱生活,追求快乐的人,奉上一杯咖啡、在悠扬音乐的陪伴下,与你交流也是我的一种生活,一种快乐。我们分享的是快乐,共享的是漫步生活。
现在是倡导理念的时代,这是一个高层次、高品位、高境界的管理模式。建设和谐社会是国家发展理念;更快、更高、更强是奥运精神理念。在世界企业的发展历程中,经历了不同的过程,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说法,三流企业卖技术,二流企业卖标准,一流企业卖理念。可见理念对于追求卓越的企业的魅力。
前段时间,一位领导在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提出“没有计量就没有管理”。这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思想理念,意思是在管理企业中要按照标准,按照规范,按照流程来处理和解决企业内部的各项事物。会后有的比较敏感的领导回去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,在下面就出现了用更换仪表的方法来落实“没有剂量就没有管理”的做法。而且负责落实的人也是学历比较高的领导。
现在的社会把读书(学知识)看的很重,把读书当作上大学、考职称的第一要务。特别是目前的家庭,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将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。弄得孩子比大人都累,小学学习到十点,中学学习到十一点,高中学习的时间就更长。把孩子时间紧紧的捆绑在书本上,孩子在家长的策划下开始了艰苦的读书历程。孔子说,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我看悦的不多,而苦才是真的,每个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比重是很大的,但效果却不一定理想。这样的培养对孩子是有益的,但不能偏废,否则在将来的孩子发展不一定就有利。对于孩子应该多些礼貌、懂事、自立、独立思考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,只是做人和做事的学问培养,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更有益。
读书好不一定就是人才。读书可以获得很多的知识,但不一定就会有很多的学问。文章好的人是文学好;知识渊博的人就是就是知识渊博。知识是死的,学问是活的,哪怕这个人小学文化,不一定是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也能有学问的。知识是积淀,学问是翅膀。在社会上、生活中,能够做到做人好,做事对,绝对的好,绝对的对,这就是学问。
知识可以在老师那里,在书本上学到。但学问则要靠人的经历、思考、悟性得来的。所以读书的人智商比较高,有学问的人情商比较高。现在的社会人如果没有情商,有智商,也难以适应社会,获得成功。三思而后行,温故知新,可以说讲的都是在反思中去感悟。学会与高人过招,与有能力的人接触有时比书本来的直接。
我们经常讲德才兼备,以德为先。德可以理解为做人,才可以理解为知识。如果把人做好了,这就是学问,你就成功了,你就是人才。所以人有时要反思,要自省,要学会认知社会,感悟生活,获得学问。知识固然重要,但学问更重要。如果把读书,把学知识当作走向社会,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途,也许你不会最终成功;如果你有学问,没有知识,你还能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;但如果你有知识,还有学问,那么等到你走向成功,走向辉煌的时候,记得到巴山雨夜来坐坐。巴山雨夜曾经带给你很多............
巴山雨夜的闲谈
 |
评论